《西地平线上》知识要点
【背景知识】
高建群简介
高建群,1954年1月出生,陕西临潼人。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该书与长篇小说《愁容骑士》也在台湾出版。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
【阅读指导】
在发表这篇文章的期刊的卷首语中,编辑说:“在描摹西部风景的时候,高建群用了‘雄伟’这个词。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词语了。如同它所指向的地域一样遥远。与之相连的词汇,还有‘旷远’、‘辽阔’、‘苍凉’、‘岑寂’、‘广漠’、‘蛮荒’,等等。我们曾经在边塞诗词中体会过它们。到今天,我们,或者说,东部,已经是沧海桑田,而西部,依然如故。依然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秦时明月,汉时雄关。西部固守着它自己,但并非出于刻意的经营。那片地域之上的生物,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类,都是从属于西部的。人类的活动,似乎只能是给西部增添一些注脚,比如说,给额尔齐斯河流域增添一群坟墓,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留下一些传说,而不能改变西部。西部于是孑然独立。西部的存在之于我们,是一种异数,它让我们意识到,在上班下班之外,在发展进步之外,在经济政治之外,在城市乡村之外,还有着另一种风景,另一种生存。”这段话道出了文章的基本人文内涵。文章在最初发表的时候,题为“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因本套教科书在必修教程中另有一篇选文以“落日”为题,为避免重复,故人选时将题目的后半部分删去。
高建群是一位善于描写西部风光的作家,其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本文也很好地体现了高建群的创作风格。
文章记叙的是新疆风景。文章以东山魁夷和张大千的话首尾呼应,描述出了一种极具西部风情的景象——落日。高建群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富有激情与文采地描述了这种“世间大美”,将西部存在的这种“雄伟的风景”再次呈现出来。
文章共记写了西地平线上的三次日落,脉络清晰,有非常明显的层次。
第一次日落呈现在群山之巅,在苍茫的远方。群山是远景,而一棵左公柳成为近景。左公柳也同时渲染了落日的历史感。因而文章呈现的背景不仅是空间的,而且是时间的。然后在这样的背景上,写出了落日最后时刻的细节,一种令人震撼的跳动和颤抖。作者对这种独特的景象进行了人性化的解读,认为这是慈爱的落日表现出的对人间的贪恋。
第二次日落的背景是罗布淖尔荒原。观看的时间稍早一些,是在行旅之中观看的,没有第一次那么从容。这次落日的背景是广袤而又混沌的荒原,太阳的存在也不再像第一次那么明显,而观察的地点则是弥漫着死亡气息的罗布泊。这样的情境中,落日在最初的时候是一个毫无生气的悬在西天的东西。这种情态为它紧接的辉煌作了反衬。落日的辉煌景象是在不经意的回头中发现的,因而更为震撼人心。这种震撼通过多种渠道表达出来:它感动了一位“老地质”;在音乐的作用下,它所具有的庄严的美也在弥散;作者还记写了罗曼·罗兰眼中的日出,来烘托落日的悲剧感。在辉煌之后,景象终于归于死寂。
第三次日落是在北疆的草原,这次不是直接写落日,而是借火烧云的景象间接地写落日,写落日所导演的雄伟风景。作者再次笔涉历史,写到了成吉思汗西征,在这种独特的时空感受中,落日的背影显得分外雄壮,历史的幻想和现实景象的辉映使得作者感觉到了一种渺小和平庸,落日所具有的丰厚的审美蕴涵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三次落日有“雄伟”这一共同特征,但又有一些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作者写落日,借助了西部的独特的背景,也调动了西部雄壮的历史来写,因而每一次落日都使人得到灵魂的震撼。落日之美也是西地平线的美,是西部风情的美,是西部历史与人文的美。文章语言简约质朴,与所摹写的西部落日一样,有一种雄浑苍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