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点】
大自然也会说话。它通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告诉人们该耕地了,该播种了,该收割了……这些自然现象,科学上称它为物候现象。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现象、物候学的说明文,我们读了定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关于“物候”、“物候学”、“农谚” 物 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生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它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 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如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有:“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基础知识】
一、字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翩然 簌簌 农谚 销声匿迹 悬殊 纬度 海藻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翘┍ ___( ) 落┍ ___( ) ┕ ___( ) ┕ ___( ) 种┍ ___( ) 衰┍ ___( ) ┕ ___( ) ┕ ___( )
3、区分形似字 ┍销 ___( ) ┍榆 ___( ) ┕消 ___( ) ┕愉 ___( ) ┍载 ___( ) ┍纬 ___( ) ┝载 ___( ) ┝讳 ___( ) ┕栽 ___( ) ┕伟 ___( )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簌 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次 第:一个挨一个地。 载 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的鸣叫声,藏起来形迹。销,消失;匿,隐藏。 草木荣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
2、积累: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草木荣枯 孕育 翩然 纬度 【课文分析】
学习本文,先在课文各段前标上序号,然后集中注意力默读,做到能迅速地理解各段内容,并把相关段落组织在一起,整理本文的结构提纲。
本文的内容提是介绍物候现象,所以默读时紧紧抓住“说明物候现象”的思路,就可以能尽快读懂课文。
思考: 1、这篇文章介绍的是物候现象及有关知识,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的语言”做标题,采用这种说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是将大自然拟人化了,仿佛它是能传递信息的“语言”,能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 把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符合“科学小品”的文章特点,切合读者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新颖而有启发性。
2、课文是从什么节气写起的?写出了什么样的物候景观?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从“立春”写起,然后生动形象地写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 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展现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语言特点: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笔法,显得生动形象。“沉睡”、“苏醒”两词贴切生动,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对偶,再加上一个稍长的句子,勾画出一派春色,显得十分舒展。 “燕子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包含着亲切、欢迎的感情。
3、“大自然的语言”仅仅指的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吗?农事安排与大自然的物象有无关系? 这样写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还举“杏花、桃花、布谷鸟”的例子,说明这些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以此安排农事。
4、把“布谷鸟开始唱歌”前面的句号能否换成分号,为什么? 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布谷鸟是动物;杏花、桃花开在春季,布谷鸟叫在夏季;前后句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