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关于作者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又称"五柳先生"。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宣扬了"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 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意思?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① 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② 劳作的辛苦与执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 自己的田园之乐。道狭草木长……但使愿无违。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其中"愿"所指的是远离污浊的官场,尽享属于自己的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昏昏噩噩的活。
4、你认为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字里行间表达着自己的本性"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全诗充分流露出作者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5、请你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厌倦、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