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不均与地区调配
一、世界铁矿的分布、开发和利用
 |
世界主要铁矿和铁矿石运输路线 |
世界的铁矿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度等国家。这一方面同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同勘探和开发程度有关。
 |
1980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铁矿和粗钢生产 (除已注明为地区者外,其余皆为国家) |
1980年铁矿石的净出口国有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铁矿石的净进口国有日本、欧洲共同体、美国和东欧。日本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南非、智利等国家。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主要输往日本和西欧。
从矿产的分布和开采情况看,矿产资源大多从发展中国家运往发达国家;在矿产资源消费方面,发达国家所占比重大。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开采多、消费少,大量矿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有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矿产品出口,在经济、政治上受发达国家控制。在国际市场上,矿产品属于初级产品,价格偏低,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吃亏;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条件较差,大规模开采矿产时对环境影响较大。
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及输出路线

|
主要分布地区 |
主要输往地区 |
中东波斯湾沿岸(A) |
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西欧、北美、日本 |
拉丁美洲(B) |
墨西哥、委内瑞拉 |
西半球 |
非洲(C) |
尼日利亚、北非各国 |
欧洲 |
俄罗斯(D) |
秋明油田、第二巴库 |
欧洲东部国家 |
北美洲(F) |
墨西哥湾沿岸、加拿大 |
|
西欧(G) |
英国和挪威的北海海域 |
|
东南亚(E) |
印度尼西亚 |
日本 |
中国 |
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 |
|
世界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①中东地区 ②日本 ③美国 ④加拿大 ⑤墨西哥湾 ⑥加勒比海
三、我国自然资源分布规律性和不均衡性的体现 从矿产资源来看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这是由于成矿规律所决定的,在古生代中晚期成煤期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抬升成陆,具备了成煤的基本条件,而南方还是海洋环境。从气候资源来看北方热量少,水分少;南方热量多,水分多;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决定的。西北光照强;西南光照少;这是由于西北干旱晴天多少云雨,而西南多云雾造成的。总之,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环境。
四、南水北调

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属缺水国家。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地区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入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提供沿线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提高现有灌区的供水保证率,改善灌溉条件;结合输水,恢复和提高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利用调水工程设施,提高沿线易涝地区的排涝能力。
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的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积蓄来水,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西线工程的调水目的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重点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以解决六省(区)工业、城市用水和农林牧业用水为主,兼顾生态环境用水。
五、西气东输

A、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 ①我国陆上和近海大陆架的天然气储量丰富。根据最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在69个含油气沉积盆地和地区统计天然气资源量为38.4万亿立方米,其中资源量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地区主要有10个,陆地上约占60%,海上约占40%。陆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利用状况的东西差异很明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如东北,华北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里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很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的新的战略接替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石油工业部门就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部署,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1999年,川渝、新疆、陕甘宁、青海等四大气区年产气达12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2%。
B、西气东输的具体措施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从广义上讲,西气东输包括现已建成的陕京天然气管线,以及在建的塔里木——上海、青海涩北——西宁——甘肃兰州、重庆忠县——湖北武汉等3条天然气管道。从狭义上讲,西气东输又是特指新疆塔里木——上海的输气工程。这条管道全长4200千米,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区,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
六、西电东送

A、我国电力资源的分布和需求状况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现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1.2%,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云南、宁夏等地。这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火力电力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目前的开发程度还不到8%,比全国水电平均开发程度低11个百分点。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密集,经济较为发达,能源资源比较匮乏,小火电较多,既严重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因此,本地区的电力能源需求存在着很大空缺,需要从电力资源盈余的西部地区调用电力弥补空缺。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就是基于以上考虑进行的重大电力资源调配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的具体举措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分北、中、南三大通道。北通道(A)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到京津唐地区。中通道(B)将沿长江展开,长江是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及广东等地区。南通道(C)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