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基本分析】
本课从“体味文化”和“文化与经济、政治”讲述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体味文化”主要从我们的生活体验出发,促使我们形成对文化概念的基本认识,正确理解文化概念。“文化与经济、政治”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通过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从社会发展看文化”先介绍“文化的概念”,并由此引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问题。对于“文化的概念”的解读,主要把握两点:一是文化概念的定义,即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二是文化概念的维度、功能和意义,即“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类文化素养的形成和表现,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主要需要把握三个要点:从经济和政治对文化的作用来说,“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从文化对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来说,“一定的文化给与经济和政治重大影响和作用”;从二者的结合来说,“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重点概念】
文化 文化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层意义: 第一、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 第二、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第三、《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重点难点】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第一,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1)文化由人所创造,没有人类和人类社会就没有文化; (2)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第二,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换一句话说,就是“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
第三,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第一,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虽然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但文化的发展并不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完全一致。
第二,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 ①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日益丰富。)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文化水平、文化素质的高低,会影响人们的民主水平和民主素质,从而影响其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程度。 ②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文化竞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某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实施文化霸权主义;另一方面,对文化市场的争夺,不仅仅是对票房价值、经济效益的争夺,更重要的是对受众对象的争夺,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舆论的控制与引导。因此,失去文化市场就意味着失去政治市场,意味着政治影响力的边缘化、萎缩甚至丧失。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维护、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知识分析】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文化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足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表现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还上不起学。
(2)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情况: ①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如,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但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敌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又如,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根本不可能与现在同日而语,但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黄金时代。
②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但到一定程度时赶上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形成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相互促进。这种情况表现在某些新兴城市,如深圳市,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于其他地区,但文化事业的发展曾相对滞后。近些年来,深圳市注重文化建设,把文化的发展放到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使文化发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已取得显著成效。 【拓展材料】
※相关概念链接 1、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意识形态——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了的思想观念体系。 世界观——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及伦理观、审美观等。 人生观——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人生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 价值观——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和创新性。
3、文化生产力 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要素: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和生产者,二是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在内的文化资源。
4、综合国力 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