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点】
许多同学在写作时“只见舆薪,不见毫末”,对于一些细小之处总是认为“没有什么好写的”,其实,就像雕塑、绘画等其它艺术一样,写作也是“细微之处见功夫”。学过本文,相信你一定会认识到这一点。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字、词、句,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并学习课文是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说明的。 3﹒感受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 【基础知识】 1﹒注意红色字的音。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shǔ ruò 器皿 罔 贻 有奇 高可二黍许 箬篷 sǎn rán zhě zhǔ qū 青糁 髯 各隐卷底衣褶中 不属 诎 shǔ jí céng jì 可历历数 楫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椎髻
2﹒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 (诎——“屈”,弯曲。) 左手椅一衡木 (衡——“横”,横着)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拣”挑选) 约八分有奇 (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古今词义不同 奇 今义:奇数,跟偶数相对。 古义:零数 比 今义:比 古义:挨着
4﹒作者简介 魏学洢,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他生活在明朝晚期阉党横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朋奸,因此被诬下狱。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想营救他的父亲,可是他的父亲终被暗害于狱中。他扶柩归乡,因父亲冤案,成天号泣,不久也悲愤而死,大约只活了30岁。明崇桢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他一生未做过官,但极好学而且善文,著有《茅檐集》。
【课文分析】 这篇文言文介绍的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核舟”。文章抓住了“核舟”的特点,细致地描述了它的艺术形象,赞扬了雕刻家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核 舟 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
开头,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出“核舟”所雕刻的内容。第一句就介绍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头上能雕出各色各样的景物,而且形神毕肖,第二句点明“核舟”所雕刻的内容是“大苏泛赤壁”,为下文张本。
中间,具体介绍“核舟”各部分。抓住各部分的特点,且层次井然有序。 第2段,介绍“核舟”的体积和“核舟”的中间部分。重点是放在舱旁的“小窗”上。小窗“左右各四”,可以启闭:“启窗”,“雕栏相望”;“闭”窗,右边左边分别刻有《后赤壁赋》和《赤壁赋》的名句,借以展示“泛赤壁”的构思主旨。
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描摹所坐三人的位置、装束、形貌、神情。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开朗的襟怀,雕刻家的非凡技艺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4段,介绍“舟尾”部分,描述舟子的表情动作。雕刻家在“舟尾”这样塑造舟子的形象,亦是为了突出“泛赤壁”的主旨。
第5段,介绍“船背”部分。船背刻有“题名”和“篆章”,虽是略写,但仍突出其“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的高超技巧。
结尾,阐述作者对雕刻家技巧的赞美。先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窗、篷及其他物类作出“通计”,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继而与开头呼应,强调“长曾不盈寸”,表明“核舟”体积之小。如此小的体积,如此大的容量,自然导出“技亦灵怪矣哉”的结句,极表赞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