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公交查询 手机站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
淮安家教网ha.pyoujj.com
电话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8605204177
教员简历库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初二语文上学期 期末复习检测-学生频道-【 淮安家教网 - ha.pyoujj】
  您当前位置:淮安家教网 >> 学生频道>> 试题下载>> 初二>> 语文
初二语文上学期 期末复习检测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8-8 阅读:1800次 【字体:

期末复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阴(huì)      孱头 (càn)    戏 (xuè)   刻 (qǐng)
  B.接而至(zhǒnɡ)   环 (ɡǒnɡ)   胧 (ménɡ)    (pínɡ)
  C.腐草为 (yínɡ)   酋长(qiú)     懊 (sànɡ)   (béng)
  D.白鹤(liànɡ)   翕 (xī)      (cuō)     美 (bì)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张皇失措   从容不迫   充耳不闻   触目伤怀
  B、万般无奈   淅淅沥沥   消声匿迹   天真幼稚
  C、义愤填膺   小心翼翼   不曼不枝   清荣俊茂
  D、不攻自破   走头无路   鸡鸣狗盗   见利忘义

  3、下列加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锐减(急剧地减少)     蓦地(突然)   
  B、漠视(冷漠地对待)      从容自如(不慌不忙)   
  C、莫名(说不出来)       环拱(环绕)  
  D、效法 (学习)        决眦 (缝隙)   

  4、下列的论据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B、壶水滚沸,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
  C、"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D、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5、下列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________ 没有不畏艰苦的精神是不行的, ________它有时________ 也有像平原驰马,顺水泛舟那样的洋洋乐趣,________ 有时也会像负重登山、逆水行船那样吃力。
  A、如果 所以 不仅 而且   B、虽然 但是 即使 但
  C、如果 因为 固然 但    D、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6、下列作品、作者、朝代(国家)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郦道元——北魏    B、《苏州园林》——叶圣陶——现代
  C、《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D、《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南宋

  7、根据课文填空。  
  ①晋太元中,________ ,缘溪行,________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 ,________ 。
  ③听妇前致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1、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 朝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红字注音:
  ①淤(  ) ②濯(  )
  ③蔓(  ) ④亵(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
  濯清涟而不  (  )
  香远益    (  )
  中通外    (  )
  亭亭净植    (  )
  水陆草木花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4、作者在写自己爱莲之前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的目的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 为了突出"予独爱莲"。
  C、 说明人们的爱好各有不同。
  D、 为了说明爱莲才是最高雅的。

  5、"予独爱莲"的主要原因是:(  )(多选题)
  A、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濯清涟而不妖
  C、 中通外直
  D、 不蔓不枝
  E、 香远益清
  F、 亭亭净植
  G、 不可亵玩

  6、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在表明他(  )
  A、创作手法高超      B、对生活的态度
  C、迫于环境,不能直说   D、文学家的身分,个人的风格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选出本段中对父亲的肖象进行描写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后流下了眼泪,但又赶紧"拭干了泪",你认为作者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描写告别的时候,父亲最后说"进去吧,里面没人"一句应如何理解?这里的简单的对话描写表现出父子二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别从父、子的二人不同的角度,试着把他们离别时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简单说说"我"两次流泪的原因各是什么?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记叙文选段,完成1-6题。
  呼,一阵冷风肆无忌惮地扑进来,直刺骨髓,不用抬头也知道,那位又来了。唉,个子小真倒霉,不但上课得在老师眼皮底下,冬天还得"练练三九。"我懊恼地想。看着那位伴着"嚓嚓"的脚步声从身边经过,向后边走去。
  咦,怎么还这么难受?噢,没关门,我拍案而起,直追过去:"你怎么这么尾巴长,成心把人冻死吗?""你这是怎么说话呢?礼貌点行不行。""嘿!不关门还有理。""我礼貌点,你积点德行不行!"对方当然也不甘示弱,于是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教室内立刻热闹起来。当双方都气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的时候,没觉(A、查 B 察)班主任出现在身后。"你们在争执什么?"语气温和,满脸堆笑。"老师,他不关门,还发贼横!"我感到大"理"在握,又碰上了最正直的法官,只等对他的裁处(A、chǔ B、chù)了。老师下意识地去看那扇门,门正开着。"哎呀,真对不起我也忘记关了。"老师说着急转身去关那扇门。
  我楞了一下,突然感到脸上一热;看看对方,也成了"红脸关公"。
  咳!假如我们……
  l、为文中第一处括号选择恰当的字,为文中第二处括号选择恰当的读音,在序号后画"√"。

  2、文电加红的词"那位"指的是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时班主任在我心目是怎样一个人(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主任并没有批评我们,为什么我感到脸上一热,对方也已成了"红脸关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使用了省略号,补写出省略号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对班主任这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从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书——《山海经》中感受到了长妈妈真挚的爱;
  朱自清先生从父亲平常的背影里感受到了父亲深切的爱;
  我们呢?我们也无时不沐浴在爱的光辉中!
  爱,也许是母亲的的一句叮咛,也许是父亲的一次轻抚,也许是老师欣慰的微笑,也许是同学真诚的帮助……
  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请你以"人生关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D  2、A  3、D  4、C  5、C  6、D
  7、①武陵人以捕鱼为业、忘路之远近、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②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二、1、北宋、周敦颐、爱莲说2、yū、zhuó、màn、xiè3、详见课文。4、B  5、A、B  6、B

  三、(一)1、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2、作者赶紧擦干眼泪是因为他怕自己的父亲看见,从而使父亲更加担心、牵挂在外求学的儿子。另一个原因是怕别人看见了从而了解我家当时的境遇,在当时只认钱的年代,反而对父亲不利。
  3、父亲说这话的目的是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在父子告别时对话极其简单,但读者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其间蕴涵的浓浓的父子深情。
  4、对父亲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住"父爱子,为自己的孩子远行放心不下"这一心理即可。
对作者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住"子恋父,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即将远行对父亲的依恋、担心之情"这一心理即可。
  5、第一次流泪是因为:因为感动。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表现在他老态蹒跚地为"我"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因此作者要流泪。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作者在感动的同时还有对父亲的责怪的深深地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而在此时此刻,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便又一次地表现出来。
  (二)1、B、A
  2、不关门与我吵架的同学。
  3、最正直的法官
  4、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处理矛盾要和气、互相尊重,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
  5、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希望同学沿着和睦相处的原则进行续写。
  6、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四、作文略。


  • 上一条新闻: 孩子犯错别“揪住不放”

  • 下一条新闻: 语文作文训练一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法律申明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 培优家教网-淮安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ha.pyoujj 教员QQ群:695573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