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公交查询 手机站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
淮安家教网ha.pyoujj.com
电话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8605204177
教员简历库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端午的鸭蛋》-教师频道-【 淮安家教网 - ha.pyoujj】
  您当前位置:淮安家教网 >> 教师频道>> 教案>> 初二>> 语文
《端午的鸭蛋》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8-11 阅读:1592次 【字体:

《端午的鸭蛋》


 
    关于作者
  汪曾祺,1920年生,江苏高邮人,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解放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解放后长期担任编辑工作,后在一个京剧团任编剧,在此期间曾参与创作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本。194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1947年曾出版过短篇小说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羊舍的夜晚》,文革后出版《汪曾祺小说选》、《晚饭花集》等。创作以散文、小说居多,八十年代之后,文学不再承载太多的政治功能,读者开始更注重作品的审美性,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

  一、学习本文,掌握下列词语。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意。
  (yān)   门(méi)   (xiàn)菜   (jí)贯   城(huáng)庙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形容产生敬仰钦佩的感情。
  囊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亮光和雪的反光照明读书。形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苦读书。

  3、下列多音字注意组词。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嚼┥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二、课文分析。
  1、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曾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散文颇有"胡同"味,这主要是指汪曾祺散文中所显示的一种综合的北京胡同的地方特色:它既表现在取材、构思和抒情习惯上的平民性,同时在语言上也具有北京胡同的京腔京调的韵味。再从深层次来看,这"胡同"味蕴含着汪曾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选择。

  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情有独钟?
  家乡的咸鸭蛋质细油多,味道极美,而且咸鸭蛋也寄托着作者对生活的怀想。

  4、文章的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它与文章的题目和下文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主要介绍了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又为下文写鸭蛋作好了铺垫。

  5、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
  本文没有选择重大的事件来写,而是选择了"普通"的鸭蛋,作者从中发现了情趣,发现了诗意,以至我们读本文,能够体会到生活的滋味。这对于同学们今后写作有着一定的启示,写作的题材完全可以生活中普通的素材。只要我们赋予它新意和情趣,文章的内容就有可读性。

  三、问题探索。
  1、汪曾祺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他曾经谈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请同学们自己在文章中找出一些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自己分析一下。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是很有特色的,同学们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家乡端午节的特色。
 


  • 上一条新闻: 《云南的歌会》

  • 下一条新闻: 《吆喝》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法律申明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 培优家教网-淮安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ha.pyoujj 教员QQ群:695573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