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
关于作者 萧乾,原名萧秉乾(1910-1999),生于北京。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我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曾出版400多万字中文著作和多种英文著作,并翻译多种英文著作。他一生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 等。
学习本文,感受文中流利而俏皮的京白,和70年前的老北京的色、香、味,所带给我们感官上的愉悦,品味生活中浓郁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生活的追忆与怀想。
一、学习本文,掌握下列词语。 1、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钹(bō) 荸荠(bí qi) 铁铉(xuàn) 秫秸秆(shú jiē gǎn) 招徕(lái)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合辙押韵:押韵的意思。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二、课文分析。 1、作者是从两哪方面入手写"吆喝"的? 提示:作者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2、作者最喜欢的吆喝声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提示: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3、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怀有怎样的感情? 提示:介绍了北京街头各种商贩吆喝声的多种多样,还介绍了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及特色(合辙押韵)。在作者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4、作者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各种吆喝很多,作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介绍,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卖者,读者自然能够体味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作者这样选材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
5、一篇文章中往往会有关键段,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本文的关键段是哪一段? 本文第四段是关键段,它为本文确定了写作的顺序,明确了文章的结构思路。
三、问题探索。 1、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语言特点。请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语言特点,并且和其它同学交流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