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公交查询 手机站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
淮安家教网ha.pyoujj.com
电话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8605204177
教员简历库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醉翁亭记》【课文分析】-教师频道-【 淮安家教网 - ha.pyoujj】
  您当前位置:淮安家教网 >> 教师频道>> 教案>> 初二>> 语文
《醉翁亭记》【课文分析】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8-11 阅读:3630次 【字体:

《醉翁亭记》〔一〕

  本文作者写作技巧很高,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景物描写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写景还是记游,都使人感受到山间景色的优美和人们游宴的快乐,还使人感到它蕴含着作者官场失意的抑郁心情,和他愿意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些内容的理解,是从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入手的,但不能仅凭简单的表面文章去理解,而要联系作者和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从作者角度去设想、去挖掘。

  首先默读课文全部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再通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基础知识】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环( ) 琅琊( ) 林( ) 醉( )
  穴( ) 伛偻( ) 酒( ) 山( )
  野( ) 筹( ) 阴( )

  2、 活用
  有亭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二、解词
  名之者谁       名: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  乐:以……为乐。
  饮少醉       辄:总是,就。
  太守       谓:

【课文分析】

  1、学习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怡情山水的太守定的。

  2、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 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4、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这样是为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太守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6、本文是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一段写亭之概况,第二段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醉翁亭记》〔二〕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第一家,其散文纾徐委曲、条达疏畅、垂范后世。 传统名篇《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乐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在官场失意之后,寄情于山水的心情和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

  首先默读课文全部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再通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基础知识】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环(chú)     琅琊(láng yá)   林(hè)
  醉(zhé)     林(fēi)     阴(yì)
  伛偻(yǔ lǚ)    酒(liè)     山(yáo)
  野(sù)     觥筹(gōng)    

  二、补充释词
  山行:沿着山走。
  晦明:有时暗有时亮。
  名:命名,名词作动词用。“之者谁?”
  已而:不久,副词。
  乐:以……为乐。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其乐。”

【课文分析】

  学习本文,明确线索,概括大意,写出内容提纲。
  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学习课文,思考问题。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大守之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2、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段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5、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 上一条新闻: 《岳阳楼记》

  • 下一条新闻: 《满井游记》【课文分析】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法律申明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 培优家教网-淮安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ha.pyoujj 教员QQ群:695573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