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公交查询 手机站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
淮安家教网ha.pyoujj.com
电话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8605204177
教员简历库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长亭送别》【学习要点】【阅读指导】-教师频道-【 淮安家教网 - ha.pyoujj】
  您当前位置:淮安家教网 >> 教师频道>> 教案>> 高二>> 语文
《长亭送别》【学习要点】【阅读指导】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8-16 阅读:1414次 【字体:

《长亭送别》

 【学习要点】

   (一)简介作者及《西厢记》
  1、作者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杰出的戏曲作家,其生卒年不详,较晚于关汉卿。所作杂剧十四种,代表作是著名的《西厢记》。

  2、关于《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剧情写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雀莺莺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普救寺一见钟情,却因礼教的阻隔无法亲近。恰值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许诺:谁能退贼兵,便将莺莺嫁给谁。张生给友人白马将军杜确写信而得其救助,解除危难。不料老夫人以莺莺已许嫁郑尚书之子郑恒为由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病,在侍女红娘帮助下,莺莺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终于冲破礼教的束缚,与张生自由结合。顽固的老夫人以门第为由,强迫张生去京应试取功名,张生终于中状元,与莺莺团聚。

  《西厢记》通过写崔莺莺与张珙的曲折爱情故事,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塑造了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形象,讴歌了追求个性解放与美好思想的斗争精神。这样的主题对后世影响很大,如《红楼梦》中写宝玉黛玉读《西厢记》,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西厢记》取得了很多的艺术成就。它生动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崔莺莺、张生、红娘。它文词华美生动,极具诗情画意,极富表现力。它的体制宏伟,长达五本二十一折,是元明杂剧中不多见的。

  
【阅读指导】

   课文是节选的第四本第三折,写莺莺送别张生进京应考的情景。这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

  1、课文《长亭送别》这一折的情节结构及所写主要内容。
  这一折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写“往赴长亭”。
  表现莺莺的离别愁苦心情。
  第二部分(到“专听春雷第一声”):写“长亭饯别”。表现二人依依难别,写出莺莺重爱情、轻功名。
  第三部分(到“小生又生此念”):写“临别叮嘱”。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可看出莺莺重爱情、轻功名和对前途的忧虑。
  第四部分(到结尾):写“别离情苦”。表现二人依依难舍和别离的痛苦。

  2、人物形象
  崔莺莺是一位重爱情、轻功名利禄的青年女性形象,她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

  3、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特点
  (1)语言优美生动,极富表现力,感染力强。如[端正好][叨叨令][四煞][一煞]等曲的文词极富文采,有诗情画意之美。
  (2)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如[端正好][一煞]等曲中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含蕴情感,借景抒情,增强了感染力。
 


  


  • 上一条新闻: 《黔之驴》 中 考 解 析 .(2001,云南省昆明市)

  • 下一条新闻: 《罗密欧与朱丽叶》【阅读指导】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法律申明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 培优家教网-淮安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ha.pyoujj 教员QQ群:695573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