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公交查询 手机站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
淮安家教网ha.pyoujj.com
电话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8605204177
教员简历库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一)-教师频道-【 淮安家教网 - ha.pyoujj】
  您当前位置:淮安家教网 >> 教师频道>> 教案>> 高一>> 地理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一)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10/14 阅读:2341次 【字体: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一)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指导】

    1、了解城市的起源,掌握城市的三个发展阶段及特点;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意识。

【知识结构】

【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1)城市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出现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

    ②社会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当商品交换由偶然性发展为经常性时,便在适于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随着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就可能演变为城市。

    (2)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农村和城市的差别,除规模、形态之外,还有许多方面,其本质差别在于,农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先有农村,后有城市,城市一般由农村发展而来,但城市对地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因为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城市出现的时间

    城市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这段时间。

    (4)图解城市的起源

 

    2.城市的发展

    (1)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城市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工业革命之前,受生产力水平制约,可提供给居民使用的农产品十分有限,城市数目少、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小、城市人口比重低,城市多分布在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及我国的黄河流域,其中许多城市都是行政、宗教、商业或军事中心;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生产得到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化有显著发展;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一日千里,城市规模以空前的速度扩展,新城市纷纷涌现,大城市、特大城市、超级大城市相继出现,甚至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

    (2)运用图表分析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urbanization)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主要表现为:(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能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3.如何理解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指标,在认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人、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同性等各项指标,以衡量、综合分析城市化的水平和合理程度。

    4.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如下表所示: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工业化是导致近代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工业革命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缓慢,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很低。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成为工业生产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加快了地域分工,促使工业和人口在地域上集中。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矿城市。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的产业提供了后备劳动者,从而使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所以,城市化通常是指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化。

    (2)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等多种因素制约。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发达国家在20世纪前半叶,城市化快速发展,到198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0.2%,进人缓慢增长阶段。

    发展中国家在1950年以后,城市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到1980年,城市化水平增长到29.2%,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3)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①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

    ②大城市带出现

    在城市密集区,城市地域不断向四周扩展,城市之间有连成一片的趋势,从而形成城市群和大城市带。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六大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当代人口城市化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①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②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受两种基本力的控制,一是城市的吸力,一是乡村的推力。城市的吸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建设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工业发展相应的其他非农业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城市相对于农村就业、工资、文化生活、发财致富、社会地位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优越地位所产生的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乡村的推力来源于:农业人口的增殖超过土地开发的速率,使生产对象——土地的绝对拥有量下降;农业技术尤其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服务社会化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造成农业生产力的剩余;种种原因造成的农业收成不好,迫使贫穷的农民背井离乡;随着时代的变迁,世代祖居乡村的农民寻求理想“乐土”的精神推力。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由推力和吸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为深刻的地方。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城市用地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增强,城市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娱乐的中心。但在高度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不当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2.造成水资源短缺,导致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3.产生环境污染、交换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明确:

    (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酸雨与光化学烟雾

    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有毒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到水蒸气则变成酸雾,其毒性要超过二氧化硫10倍。1952年伦敦死亡4000人的大气污染事件就是由此造成的。二氧化硫形成的酸雾随雨雪降落就形成了酸雨。酸雨能使土壤、河湖酸化,破坏农作物和森林,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腐蚀建筑物。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会显著降低大气能见度,刺激人们的眼睛、喉、鼻,使人头痛呕吐,并使植物体受到损害。世界上第一个受光化学烟雾毒害的城市是美国的洛杉矶,它西临太平洋,其余三面被群山环抱,地形条件不利于气体扩散。市内每天有三四百万辆汽车奔驰,将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和400多吨氮氧化合物排入大气。1946年,该市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1955年又发生了一次,造成当地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近400人。

    (3)水体富营养化

    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 上一条新闻: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三)

  • 下一条新闻: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二)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法律申明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 培优家教网-淮安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ha.pyoujj 教员QQ群:695573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