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常识上册复习第一单元 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考纲要求 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商品价值量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经济: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经济: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4.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商品经济的类型: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6.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7.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8.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1.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12.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13.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14.价格、商品流通、流通手段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15.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6.纸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3)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通货紧缩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生产下降、生产萎缩、企业利润下降、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
 
 1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9.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