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上册复习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考纲要求 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主体地位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金融、通信、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2.集体经济: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4.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5.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6.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收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它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
7.所有制结构: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所有制结构。
8.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客观必然性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
9.按劳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 (1)基本内容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等。此外,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10.我国现行分配方式确立的客观必然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1.市场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1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3.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1)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 (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 (3)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4)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在一起。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14.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首先,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其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再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15.国家的宏观调控 (1)定义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主要任务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②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16.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
17.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1)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