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上册复习
第三单元 企业和经营者
一、考纲要求 企业及企业法人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企业的竞争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市场主体: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③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3.企业法人: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
4.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5.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这样一种企业法人,它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的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最高机构是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由持有公司股票的成员组成。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此外,公司往往还设立监事或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6.股票及股票价格公式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价格=
7.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这样一种企业法人,它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这种有限责任公司比较适合于各种中小企业。
8.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在作用。 (3)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9.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0.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方式和主要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企业由单纯依靠增加投资、铺新摊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方式,转变为改进机器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11.企业兼并 指的是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企业兼并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兼并使国家减轻了财政负担。其次,企业兼并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兼并的核心是竞争。
12.企业破产:指的是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13.厂长(经理)负责制 我国的国有企业实行厂(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负责制指的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以厂长(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厂长(经理)负责制最明显的特征,是明确了厂长(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行使职权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突出厂长(经理)在行政指挥中的作用。
14.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 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处于企业中心地位的经营者,只有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功。
15.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企业经营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 (1)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有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革命精神,能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具有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联系群众,有民主作风。 (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敢于同制假售假、非法牟利、投机欺诈等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作斗争。 (3)企业经营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16.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7.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 (1)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2)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是通过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的方式,采取弄虚作假、欺诈和其他损人利己的手段以牟取高额的利润。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