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贸易
【知识要点】
l、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 2、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 3、海关和关税的基本含义 4、对外贸易的几种方式 5、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6、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重点难点分析】 1.对外贸易的定义、范围和内容
(1)对外贸易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和构成了世界贸易。 (2)在当代,一国对外贸易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传统的对外商品贸易、新兴的对外劳务贸易、对外技术贸易。
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顺差,又叫出超,反之为逆差,又叫入超。进出口总额相等称为贸易平衡。贸易顺差反映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在世界市场的商品竞争中处于优势。 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和进口相互促进,应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出口。
2.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
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构成一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基础。这是因为: 首先,出口贸易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我国生产水平,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大量必需的机械、原材料,还要进口相当数量的消费品。要进口就需要外汇,而我国外汇主要来自于出口贸易。 其次,出口创汇的规模制约着利用外资的规模。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状况长期存在。
第三,发展出口贸易有助于加速我国生产企业及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要打入国际市场,扩大商品出口,就要生产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的商品,而这必然要求出口商品的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第四,发展出口贸易还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可以为解决就业提供新途径。 此外,进口贸易是对外贸易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前面讲,出口贸易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可是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创汇并非出口贸易的最终目的。出口创汇是为了从国外进口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没有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也就失去意义。
3.海关征收关税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关税是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项措施,许多国家都是通过低税、免税和退税来鼓励商品的出口;而在进口方面,则通过提高或降低税率来调节商品的进口。其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国内能大量生产,或者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将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征收较高的进口关税,以保护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和发展。第二,对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原料、半制成品、生活必需品或生产上的急需品的进口,制定较低税率或免税,鼓励进口,以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需要。总之,一国关税措施,可以成为维护和发展本国民族经济的手段。
4.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对外贸易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4)可以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5.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必须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1)发展对外贸易,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这是基本原则之一。教材中分析了三点: 第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 第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第三,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坚持这一原则是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独立,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独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统一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而通过对外开放,又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所以将它们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要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对立,也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会扼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延缓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不顾条件,不加选择,不讲原则地盲目开放,则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混乱,损害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丧失经济上的自主权。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是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发展对外贸易,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这也是基本原则之一。教材中分析了两点:第一,含义;第二,平等互利原则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体现。 平等互利既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也是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平等互利要体现贸易双方的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不允许有损害一方主权的要求;同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符合对等原则,不允许不等价交换的发生。
所以,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比如:我们在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在土地使用、减免税收等方面,有时要给予他们很大的优惠。这种优惠并不损害平等互利的原则,但是,给予外商的这种优惠,必须要有一个限度,否则就会损害我国的利益。
(3)在对外开放中,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 教材中分析了两点: 第一,在对外开放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 第二,引导学生认识在对外开放中的社会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关于如何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首先要运用“两点论”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大体存在着四类经济现象。 第一类是反映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现象,如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资本主义剥削雇佣劳动制度。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同这种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是对立的。 第二类是具有两重性的经济现象,如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它既有剥削性的一面,又有科学性的一面。我们要抛弃资本主义经营管理中的剥削性,积极借鉴和利用其科学性即科学的管理方法。 第三类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而又不是它特有的经济现象。这些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包括市场、市场经济、股票、股份公司、股票市场等等。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要大胆利用这些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四类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如科学技术和工艺等,这些是人类劳动共同创造的,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要积极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及其构成因素来为自己服务。
由此可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因此,如何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就有了明确答案:社会主义中国要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采取的经济形式、经济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所取得的一切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优秀成果,但是又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一切腐朽的东西,包括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
【易错易混分析】
错误地认为“出口越多越好”。 要明确两点:第一,外贸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二,不能一概而论。 因为过度的出口也并非一定有利。出口的增加,如果在生产不能相应扩大的条件下,必然会抑制国内需求的满足,影响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对外贸易不应只看数量,还要分析外贸结构问题。从进口的角度看,假如进口商品多属机器设备,那么,不仅会因此减轻国内在这些产品上的短缺程度,而且可以提高国内生产的效率,扩大产出能力;相反,如果进口的多属消费品,特别是那些高档的奢侈品,那就不仅不能很好地促进国内生产的增长,反而消耗大量的外汇,助长国内不正常的消费欲望和水平。从出口的角度看,如果过多地增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量,不仅对国内其他产业的推动力较小,而且会失去国内深加工的机会;反之,若增加高科技产品或是工业制成品出口,则会对国民经济起推动作用(外贸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如汽车出口,不仅会引起汽车工业的投资和收入的增加,而且由于产业间的连锁关系,还会带动机械、钢铁、橡胶等产业的投资和收入增加。
【典型例题分析】 例1:我国的自然资源在总体上可称为地大物博,按人口平均则称不上资源大国。例如,我国的矿产资源,由于受储备量、勘探和开采能力的限制,矿产品供给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说明( ) A.我国在进口贸易上应当以矿产资源为主 B.我国只有以资源进口为主,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C.我国必须充分利用国家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D.我国不是一个资源大国
分析与解答: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某些资源缺乏,而且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并不多。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利用国内市场和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进口我国稀缺的物资和原材料,已达到国内市场供求的平衡。故选C。D选项错误,因为题干中提到“我国在总体上可以称为地大物博。”
例2:1994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40%,可是,到1999年这个比例却仅为23%。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 ) A.经济独立日益加强 B.剩余资本大量存在 C.经济发展处于劣势 D.投资环境有所改善
解析:这是2001年全国“3+2”高考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显而易见,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如在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过程中,资本越来越多的投入到世界发达地区,而急需资金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环境恶劣,资本流入呈下降趋势,使得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劣势,故选C。A、D项与实际不符,B项与题干无关。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