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公交查询 手机站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
淮安家教网ha.pyoujj.com
电话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8605204177
教员简历库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部分期中试题-学生频道-【 淮安家教网 - ha.pyoujj】
  您当前位置:淮安家教网 >> 学生频道>> 试题下载>> 高二>> 政治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部分期中试题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11/4 阅读:4830次 【字体: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部分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2分×21题,共42分)
  1.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生产力的大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出现一些文化上的飞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和经济相互影响
  B.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C.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D.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始终具有一致性

  2.与以前相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这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其影响表现在(   )
  ①文化力量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文化力量能影响到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③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④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繁华的都市,摩天大楼、城市雕塑、主题乐园、音乐喷泉、先锋美术馆、体育馆等构成了都市人的文化消费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赶集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庙会、社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偏远的山区,对山歌、赛马等文化活动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一切都表明(   )
  A.地域性和乡土性是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最重要特征
  B.不同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特色的文化环境
  C.文化的生存和繁衍是封闭的、独立的
  D.文化的存在毫无规律可循

  5.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文化现象(   )
  A.从2005年8月1日起,祖国内地对原产于台湾的菠萝等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
  B.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分别率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首次中美战略对话
  C.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自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D.经过最后的短信投票,“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年度总决赛产生了最后三强,李宇春成为年度总冠军

  6.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在全国的每一个地区都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痕迹,同时,每个民族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这表明(   )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不同地区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C.文化现象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D.文化之间相互联系

  7.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丢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观点正确,传统文化已经脱离时代要求   
  B.此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是宝贝,要全部吸收
  C.此观点错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继承,糟粕则要抛弃      
  D.此观点正确,传统文化是保守势力的代表

  8.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将“文化”和“新经济”、“高科技”并列,极力使以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西方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用西方的价值观支配世界。并在外交活动中极力鼓吹和散播美国的文化政策。这充分说明(   )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是政治的反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美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D.未来的国际冲突将是美国文化与其他弱势文化的对抗

  9.托夫勒教授等认为,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目标。知识的控制是明日世界争夺的焦点。谁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谁就将成为国际权力斗争的赢家,谁就将掌握未来。从这一基本战略目标出发,一些美国学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极力鼓吹“文化全球化”。这说明他们意识到(   )
  A.经济竞争让位于文化
  B.传统的军事冲突已不重要
  C.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美国的外交政策转向保守主义

  10.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由于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都要遵循一定的等级规范,比如男女授受不亲,过春节时晚辈要给长辈行下跪礼,等等。这说明文化影响(   )
  A.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道德水平
  B.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D.一个社会的稳定

  1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
  A.民族语言的多样性      
  B.民族节日的多样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民族遗产的多样性

  12.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重要途径和方式的有(   )
  ①学术交流   ②教育    ③人口迁徙     ④商贸活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3.大众传媒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下列因素属于大众传媒的有
  ①网络   ②电视   ③报刊   ④口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我国很多地区都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些习俗能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 (   )
  A.文化的继承      
  B.文化的创新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交流

  15.“伴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中国文化也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思想运动是社会革命的先导
  B.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C.文化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D.新文化必然代替旧文化

  1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  
  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进步
  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1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   )
  A.文化创新至关重要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从而推动着文化创新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18.站在文化创新的角度,古为今用是指 (   )
  A.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精神,并运用到现在的实践之中
  B.要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C.要加强各民族的文化融合
  D.完全用传统文化来指导当前社会的发展

  19.在当前我国的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洋为中用的原因是(   )
  ①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③国外文化作为优秀文化,蕴含着时代精神
  ④现在影响中外文化交流的障碍已经扫除。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现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乃大势所趋,这一过程(   )
  ①是抛弃传统文化,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
  ②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③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④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二、不定项选择题(3分×6题,共18分)
  22.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上述观点
(    )
  A.肯定了经济对政治和文化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C.没有看到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D.否认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3.2005年5月6日,宋楚瑜率领亲民党访问团祭拜黄帝陵,祭文中宋楚瑜庄重地读到:“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面对黄帝陵前那些超过千年的古柏,宋楚瑜不由地感慨:“这些千年古柏就是我们五千多年文化的历史印证!找到了‘根’,不忘‘本’,两岸问题就非常容易迎刃而解。”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C.文化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24.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哈韩族”。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的张扬,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     )
  A.传统礼仪道德都应该得到继承、发展      
  B.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C.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并体现时代精神  
  D.文化产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

  25.2005年《新华每日电讯》载文报道,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不妨再拿起纸、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逝的电波或虚无的网络,而是跃然纸上,也许这更能触动人们的内心,体验“家书抵万金”的感觉。这表明(   )
  A.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得以传承        
  B.科技进步不应该成为抛弃传统文化的理由
  C.传统文化对维系人间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调和

  26.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使信息成为普遍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这表明 (   )
  A.文化在继承中传播迅速
  B.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创新
  C.旧的传媒在当前已无法发挥作用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7.“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篇《论诗》道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永无止境。要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    )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6分×2题,共12分)
  28.结合文化的相关原理,谈谈你对“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这句话的理解。

  29.举例说明什么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四、辨析题(8分×2题,共16分)
  3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确地反映了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31.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五、论述题(12分
  32A.(要求理科班学生完成)社会上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动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说郑和下西洋(郑和率领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根本不接受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另外还有一些人总是一味的推崇外来文化,作为炎黄子孙,心虚得很,就像飘起来的蒲公英一样,找不到民族文化的根。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倾向?(4分)
  (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8分) 
 
  32B.(要求文科班学生完成)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政府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藏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出台了不少法规和规定,对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保护,使其重放光彩。今天,藏族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封闭、停滞状态,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态势。同时西藏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与封建农奴制相伴随的腐朽、落后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被逐步抛弃,藏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新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不断弘扬和发展。这一切都有力地推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

  第一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D D B D C C B C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D A A B D C A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案 A D A AC BCD BC ABC B ABCD

  第二卷
  28.文化是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类就没有文化,所以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在社会生活中,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所以说人创造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创造(塑造)了人,“人是文化的创造物”。

  29.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分)
  例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和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都体现了同样的爱国之情。但文天祥因为身在封建社会,所以他的爱国是在忠君基础上的爱国。夏明翰的爱国则体现了鲜明的共产主义色彩。所以,同时爱国,基本特征一脉相承,但其具体内涵则因时而变,不断增加了新的时代的内容。(4分)

  30.
  (1)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
  (2)经济是基础,对文化有决定作用,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材料看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所以有一定的合理之处。(3分)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决定文化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一致。所以“仓廪实”不一定“知礼节”,“衣食足”也不一定“知荣辱”。(3分)
  (4)材料也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因而也存在不合理之处。(1分)

  31.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1分)
  (2)继承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2分)
  (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4分)
  (4)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1分)

  32A.
  (1)前一种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后一种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2)
  ①对待本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古为今用。
  ②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既要防止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2B.
  (1)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解放后西藏文化的正确发展,有力地推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就体现了这一观点。(3分)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西藏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内涵发生变化,被赋予时代内容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某一方面的作用。(3分)

  (3)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要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西藏文化被保护的同时,一些与农奴制相伴随的东西被抛弃,就体现了我们这一态度。(3分)

  (4)我们在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推进文化创新。材料中“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新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不断弘扬和发展”就体现了这一观点。(3分)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 上一条新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 下一条新闻: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法律申明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 培优家教网-淮安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ha.pyoujj 教员QQ群:695573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