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筛选文章主要观点、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文意,感受科技说明文严密的逻辑性。
学习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背景知识】
达尔文及其学说
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英国士鲁兹巴利镇上的一个世代医生家里。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达尔文年轻时代,正是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生物进化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都是按上帝的意志、计划创造出来的。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逮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持“神创论”观点的自然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被上帝创造出来,其种类永远如此,不会变化。这就是“物种不变论”。同这种“神创论”“物种不变论”根本相反,无神论者和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这就是进化论。
达尔文大学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正是英国资产阶级完成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的时期。英国政府派遣大量舰船和探险队到世界各地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1831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考察大陆海岸沿线的动植物、地质地貌情况并搜集资料。
达尔文在科学考察中,以极大的兴趣,搜集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生态标本。达尔文的最惊人的发现得自于离南美大陆西岸650海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该群岛的十来个岛屿上,雀鸟甚多,引起了达尔文的极大兴趣。他发现各个小岛上的雀鸟有26种,都与大陆上的雀鸟相仿,但又彼此不同,主要是喙的形状和大小有区别。为什么各岛上的雀类彼此不同,又与南美大陆生物类型相似呢?达尔文认为用神创论是不能解释这些事实的,他断定最合理的解释是进化论,即海岛上的雀类都是邻近大陆雀类的后代,由于长期地隔绝陆地栖居岛上,适应彼此稍有不同的生活条件,逐渐发生变异,形成了新种。变异的原因在于雀类食物不同,喙的大小和身体特征相应有了变化。如岛上有三种雀同大陆雀类一样,仍以种子为食物,但因所食种子不同,喙的大小也相应有大、中、小的区别。另有两种以仙人掌为食物,其余种的雀鸟大都以昆虫为食物。后来,达尔文想到,当雀类繁殖到种子不够吃时,只有那些强壮的雀,能找到食物来源如吃较大较硬的种子或改食昆虫,才能活下来。喙细长些的雀能啄到其他雀啄不到的食物,喙格外粗大的雀能吃到其他雀吃不到的食物。这样的雀及其后代就会繁殖增加自己的数量。相反,其他雀种找不到新的食物来源或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就会逐渐灭亡。对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动植物的大量变种的考察,使达尔文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种是逐渐变化的”,物种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
达尔文1836年回国之后,就用生物物种进化的观点,整理研究他从科学考察中获得的大量事实材料。为了深入探讨物种进化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把握充分的根据,达尔文又花费了十四年时间去搞科学实验,搜集研究资料,撰写自己的论文。达尔文为了弄清物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选择了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学实验的方法。他细心总结育种学家、园艺学家和他自己家养动植物获得新品种的实验经验,逐渐形成了人工选择的新理论。他认识到各种不同的物种,可以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进而他又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他还接受了马尔萨斯人口论,用“生存斗争”的观点来解释生物进化。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曾这样评价《物种起源》:“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虽然存在许多缺点,但是在这里不仅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的‘目的性’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根据经验阐明了它的合理的意义。”
(《马克思致斐·拉萨尔(1861年1月)》)
【阅读指导】
1、《物种起源》绪论主要内容观点
2、谈谈什么是绪论?
明确:绪论,即“序言”,也称“序”“绪言”“引言”“导言”等,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按作者可分为“自序”和“他序”,《〈物种起源〉绪论》就属于自序。“绪论”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写在后面的称“跋”。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这篇课文是科学论著的绪论,以介绍研究和写作经历,说明发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言必有据,没有妄下结论;然后说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阐述立论的根据,点出主要观点。并扼要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和联系。
3、作者介绍研究“物种起源”问题及写作《物种起源》一书的经过,目的何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B.告诉读者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给自己很深的印象,才引发对问题的研究。
C.让读者了解“绪论”的写作要求,必须介绍写作经过。
D.使读者知道书中的结论不是自己“轻率”得出的,而是经过严肃认真的研究。
明确:选D;作者从“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到“现在”,从“搜集”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的严谨、审慎态度,长期刻苦钻研——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4、筛选出能概括第一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5、第二段有哪两个方面说明《物种起源》要早日发表?
明确:一从主观方面说:《物种起源》作为进化论的绪论部分的研究工作“已近结束”;进化论的全部研究计划的完成需要许多岁月,由于体弱多病,要早日出版。二是从客观方面说:华莱斯写了关于生物进化的论文,迫使达尔文早日发表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6、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备的。”
7、请画出第四、五、六、七、九段关键句。
提示: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
从内容上看,中心句是关键句,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这是作者着力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同时也显示脉络层次。
根据提示明确:
第四段的关键句:“我极抱歉的是……,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
第五段的关键句:“关于‘物种起源’……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第六段:“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第七段:“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
第九段:“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这是总结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
8、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
9、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10、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
明确: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
11、《〈物种起源〉导言》的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清晰、周密。如: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该句中标出时间,说明了思想的萌发由来已久;“搜集”“思索”,指出了开展工作的必备环节;“耐心”“各种事实”,强调了搜集过程的关键条件;“也许”“一些”,表达了估计成果的审慎态度。可见,词语的选择、意思的表达,相当准确而严谨。
(2)“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研究应从人工饲养和栽培入手,立足于实际经验,言之有据,虽不够完善,但提供了指导,且这指导对于处理问题(包括“复杂事件”)是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这其中既洋溢着高度的自信,也包含着审慎的求实精神,可见其复杂周密。
(3)“虽然有许多情形至今还不清楚,并且将会在很长时期内还弄不清楚,但是经过我能做到的精细研究和冷静判断,我毫不怀疑地主张,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和我以前所保持的观点——每一种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迄今所取得的结论,虽然还远不足解释全部事实,但对于否定“每一种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都是足够的了,否定是建立在精细研究和冷静判断基础上的。“精细”表现研究的科学,“冷静”反映判断的客观,因而足可“主张”。其特色是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措辞精当、表达周密。
12、疑难词句举要与辨析。
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作者说明自己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
物种:生物分类的某个单位,种是种类的意思,在生物的分类中采用几级分类单位,一般是种、属、科、目、纲、门等,种就是物种。同一属的不同物种就是相近的物种,例如老虎和狮子都属于豹属、猫科、食肉目、哺乳纲,脊椎动物。
变异: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和区别。变异在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马,有躯体壮大适宜于载重的品种,也有躯体骏健适宜于快跑的品种。小麦,有无芒的品种,也有有芒的品种,有短芒的品种,也有长芒的品种,至于金鱼和菊花的品种,那就更加繁多了。
变种:指变异比较显著的个体或个体群。变异比较显著的个体群就相当于变种(物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例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就是两个变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