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公交查询 手机站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
淮安家教网ha.pyoujj.com
电话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8605204177
教员简历库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箭与歌》【背景知识】【阅读指导】-教师频道-【 淮安家教网 - ha.pyoujj】
  您当前位置:淮安家教网 >> 教师频道>> 教案>> 高二>> 语文
《箭与歌》【背景知识】【阅读指导】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8-16 阅读:1555次 【字体:

    朗费罗(1807-1882)是美国诗人,生于缅因州一个律师家庭。一生大部分时光在波士顿城外的坎布里奇度过。他在哈佛大学教授语言和文学长达十八年,朗费罗把欧洲文化介绍到美国,又把美国的民谣传播到欧洲,促进了欧、美的文学交流。与此同时,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
    朗费罗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较深,大多数诗作以家庭、大自然和宗教为题材。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叙述事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歌》(1855) 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另写有诗集《歌谣及其他》、《路畔旅舍的故事》、诗剧《基督》等。他的诗歌技巧娴熟,音韵优美,民族题材的作品在朗费罗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长诗《海华沙之歌》采用印第安题材。海华沙是印第安神话中的英雄、西风的儿子,天神派他把文明带给印第安各部落。海华沙在射箭、狩猎、角斗等各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他为印第安人民清理了河道,赶走了瘟疫,他教给人民种植玉米,创造了象形文字。他结束了印第安各部落的混战,引导人民过和平劳动生活。
    《海华沙之歌》在叙事中穿插了不少象征人民的勇敢和智慧的神话传说,在抒情部分洋溢着对印第安人祖祖代代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景色,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衷心喜爱。它是美国文学中关于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

【阅读指导】

    《箭与歌》是朗费罗歌颂友谊的一首著名抒情短诗,入选各种英语诗歌读本,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这首诗看似意思浅显,其实内容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

    生活中,“箭”和“歌”本是极普通的事物,诗人运用这两个意象写出了一种人生体验:有时我们随意唱一首歌(或者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时过境迁也就浑然忘却,然而很久以后才惊讶地发现,这悠扬的歌声,永远铭记在朋友的心中。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当你遗忘的时候,我依然还记得”。这就是友情,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无论时光怎样流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付出中我们得到朋友,品尝友谊的快乐。

    第一节写“箭”:“我”曾经随意射出一枝箭,眼睛跟不上箭飞翔的速度,所以不知道它落到哪里去了。写的是生活中普通的小事,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它寓意丰富,耐人寻味。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样,我们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间一长便忘记了。

    第二节写“歌”:随随便便哼支歌,歌声飘扬,自认为没人会记住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毫不费力地将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等施予别人。或许我们觉得这无足轻重。友爱、帮助等等被我们随随便便地施予,轻轻松松地忘却。表面上看,第二节与第一节毫无关系,其实是以箭作为歌的喻体。诗人的描绘揭示出某种相似: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

    第三节画龙点睛,在前两节貌似平淡的叙述后,忽然出现转折:很久以后,发现箭插在一棵橡树上,同样,那支歌也自始至终活在朋友心中。诗人将“箭”与“歌”的相似关系扩展到新的层面:很久之后诗人在一棵橡树上找到了那枝箭,同样,也在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原来朋友一直把他的歌默默地珍藏在心中。

    《箭与歌》之所以成为名篇,不仅由于它歌颂了深厚的友情,而且由于它构思巧妙。诗人把箭与歌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气叙述出来——都是送入“空中”,都是“不知落于何方”,又都是眼睛跟不上。诗人的描绘抓住两者的相似处,构成比喻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更妙的是,前两节戛然而止,并不急于道出用意,而是给读者以思索玩味的余地,为第三节“卒章显志”打下基础。这样第三节指出箭与歌的归宿,就让我们豁然领悟到诗的主题。

    这首诗用形象的诗歌语言概括了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毫无说教之感。诗中并无“生死与共”、“忠贞不渝”之类的豪迈誓言,而是刻画了朋友之间心灵的默契,将友谊的深沉真挚表现得生动感人。通读全篇,我们听到的是歌声,看见的是蓝天、绿树、利箭,它们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而且彼此结合得和谐自然,天衣无缝。译文与原诗韵脚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仍能体会到原作淡雅飘逸的情韵。

 


  • 上一条新闻: 《旧日的时光》【背景知识】【阅读指导】

  • 下一条新闻: 高二语文 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法律申明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 培优家教网-淮安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ha.pyoujj 教员QQ群:695573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