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家长请家教 大学生做家教 会员登录 家长频道 教师频道 培训机构 公交查询 手机站 家教资费 加入收藏
淮安家教网ha.pyoujj.com
电话家教热线:400-6869-985 ┆ 18605204177
教员简历库 学员订单库 加油站 同步导学 试题解析 试题下载 教案下载 课件下载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教师频道-【 淮安家教网 - ha.pyoujj】
  您当前位置:淮安家教网 >> 教师频道>> 教案>> 高一>> 政治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10/28 阅读:1915次 【字体: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社会的各行各业所创造出来的全部财富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进行集中分配,这就涉及到财政和税收等问题。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集中性分配,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基本知识点

  1、基本概念: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预算、决算、财政
  2、国民收入的用途
  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4、财政收入的来源
  5、财政支出的主要范围
  6、财政收支平衡
【重难点分析】
  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之一。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才能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结构的优化,才能既保证生产的扩大,又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从而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正确把握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认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积累和消费有统一的一面,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积累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积累的增长,可以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而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了物质条件。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积累。

  积累和消费又有对立的一面,两者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积累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消费则代表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所以,积累和消费之间存在着对立或不一致的一面。由于积累和消费所体现的利益关系是不同的,并且国民收入在一定时期是一个既定的量,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增加,用于消费的部分必然要减少;反之,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必然要减少积累。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 这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是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的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必须和实物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相一致。具体地说,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消费资料的增长相一致。否则会造成供求不平衡,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民收入不论是用于积累,还是用于消费,都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但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国家必须有一定的积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作为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企业也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保证长远的发展:从个人的角度,必须充分考虑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使广大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才能提高劳动群众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理解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国家的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入从动态上看,是国家筹集资金的过程;从静态上看,是国家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财政支出,从动态上看,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从静态上看,是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是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主要用途和范围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量的比较可能出现三种状况:
  第一,“收支完全相等”,这种状况几乎不存在。

  第二,收入大于支出。当国家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是财政收支平衡。但是如果连年收入大于支出或者结余过多,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行,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

  第三,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即出现财政赤字。财政出现略有赤字是对略有节余的有益补充,应该视为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但是,若财政收入如果连年小于支出或者与支出差距过大,可能会导致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3、财政的作用
  财政是国家为了行使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财政资金是国家的各种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条件。所以财政的作用体现在国家的各种职能当中。我国的财政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国家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但市场经济自身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比如国家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2000年,国家用于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的国债投资达430亿元,加上中央财政预算内的基本建设资金,共计700多亿元。国家通过对西部的开发,促进了西部资源的流动,有效的实现了资源配置。

  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国家通过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比如,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尤其是交通、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有效的刺激需求,通过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刺激消费需求。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失业,促进经济走出不景气的状态。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和调整,可以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内部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三,国家财政可以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它们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或者有一些经济收入,但是不足以维持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依赖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比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教育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增长,1991年全国的教育经费总额为 731.5l亿元,到2001年达到4637.66亿元,这l0年间年平均增长达到20.28%。

  第四,国家财政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财政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经济的发展,会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财政通过调节社会分配,有利于在效率优先的情况下,兼顾公平。社会主义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在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的同时,也会产生贫富的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如果任其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最终也影响到效率的提高。财政可以通过税收,调节过高的收入;通过社会保障支出,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财政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五,国家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国家是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机关。财政的基本职能是保证国家职能的正常行使。在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还存在人民内部矛盾,少数国外敌对势力也虎视眈眈。为了巩固国家政权,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还必须建立加强国防力量。而财政是建立加强国防力量的物质保证。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财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即增加财政资金总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收入(税)、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利)、债务收入(债)和共他收入(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的分配政策。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是源与流的关系。
  一方面,只有在生产水平不断发展,经济总规模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经济总规模的增长需要建立在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结构合理的基础上。通过科技的投入,提高效率的提高。

  (2)分配政策主要指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的财政分配政策。在一定时期,一国的国民收入总量是一定的。国家在确定分配政策时,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影响企业生产的扩大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也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反,如果国家财政收入太少,会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能力,阻碍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最终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政策,会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

  5、积极的财政政策
  这是本课与时事联系比较紧密地热点,也是难点。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背景:从1997年以来,尤其是1998年下半年,我国外部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下降。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放慢、国内物价持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国家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有效拉动了内需,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易错易混点分析
  l、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区别:
  (1)含义不同。社会总产品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社会总产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社会总产品。

  (2)表现形式和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品是实物形态,包括当年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值是价值形态,包括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劳动者在为自己劳动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工资)和劳动者在为社会劳动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利润)。

  联系: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两者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2、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区别:
  (1)含义不同。社会总产值是用货币表现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国民收入是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的货币表现。

  (2)计算方法和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包括己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在为自己劳动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V)和劳动者在为社会劳动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M)。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C),即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V+M),即“净产值”。

  联系: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的一部分,它们都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3、社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区别:
  (1)含义不同。社会总产值是用货币表现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2)计算方法和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出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包括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和国民收入(V+M)。

  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是经济活动的增加值,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纯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联系:都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

  4、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
  区别:
  (1)含义不同。国民收入是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的货币表现。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2)计算方法和范围不同。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C),即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V+M)。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是经济活动的增加值,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纯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联系:都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5、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区别:
  (1)含义不同。国民收入是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的货币表现。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

  (2)计算方法和范围不同。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即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预算的方式确定的当年的收入。财政收入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一部分社会产品。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看,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联系:都属各个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经济指数。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6、预算和决算
  区别:
  (1)含义不同。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一般有中央和地方预算组成。中央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构成了国家预算的体系。决算是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是预算执行的结果。

  (2)地位和作用不同。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的起始阶段、主要过程和环节。通过预算,可以对收入和支出加以控制,有效的进行管理,引导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的方向,实现国家职能。决算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的终结阶段,可以检验预算的科学性,检查预算的完成情况,总结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得失成败。

  联系:
  (1)两者共同构成国家财政分配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都可以构成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2)预算是决算的前提,预算的执行结果是决算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决算是对预算的评价,是对预算的综合反映,可以为下一个阶段的预算提供依据。预算和决算是相辅相成的。

  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来调节和影响总需求,使之于社会总供给相适应。货币政策是国家的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相应政策

  (2)内容不同:财政政策是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主要手段是税率的调整和投资方向等的调整。货币政策是与一国的货币相关的政策,主要手段是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再贴现率的调整。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是中央银行。

  联系:
  (1)都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形式

  (2)一般两者需要相互配合使用

编辑整理:扬州家教网(http://www.yzjjw.net)


  • 上一条新闻: 经济常识上册复习 四

  • 下一条新闻: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人
  • 返回上级新闻
  •  
     
    会员登录
     资 源 搜 索 |  



    在线留言

    请家教   做家教   法律申明   支付通道  常见问题  建议/留言  广告服务    辅导机构合作


    @2003-2015 版权所有: 培优家教网-淮安家教网 本站访问量:
    家教热线:400-6869-985 邮箱:service@ha.pyoujj 教员QQ群:695573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32100200162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编号:39826811-0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10744号-3
    举报